关于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即兴教学

什么是即兴?作为教师怎样设计即兴环节?

  即兴的意思是事先毫无准备,仅当时创作表演。或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临时产生兴致而做的某事。即兴是有准备的,但是即兴是没有准备的,但是是有储备的,也就是你对于这个学科的一些基本的知识框架。

  即兴是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有感而发:创作、表演〔唱奏舞等〕、吟诗作画、演讲等等。这里的关键。“有感”。即強调的是从内心里,凭直觉而做出的反应。直白的讲就是没有通过“思考”、“设计”的创作与表演。


理论基础:音乐始自人自身

  “音乐是人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表现的自发手段,所以音乐教学不在于教师教会学生,而在于诱发学生自身的乐感。无意识地滑进音乐中去,不是所学的音乐,却是每个人自身具有的音乐,每个人在其自身中发现的音乐,这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奥尔夫语 廖乃雄《论音乐教育》65页

  奥尔夫一再强调“所有的音乐教学为当从“游戏”入手,而通过即兴达到它的目的和成效。“就其整个范围来说,教学从即兴出发,而即兴应用节奏形式作为支柱;接着才是音的固定和记谱作为结果。”  (奥尔夫语)  廖乃雄《论音乐教育》68页

  原本性的奏乐的出发点就是即兴演奏。一开始,我们以自由的、节奏性的即兴练习,这时以简单的固定音型(ostinato)作为基础和动力。和有程度的演奏者们在一起,我尝试建立起较大型的多声部即兴演奏。在一个几小节的固定音型上面(这个相继进入的固定音型的节奏由脚上系着节奏乐器奏出),先是个别人拍掌,然后逐渐增多,一会儿由一个固有的独特节奏引导着,然后又退却、自我补充或在恰当的时候休止。重要的是“网眼宽广”的节奏,延伸并涵盖着广大的面积。反复练习和相互适应,这是这种奏乐的前提,然后会形成前浪逐后浪式地、从一个节奏的构体形成另一个新的,就像在万花筒里的图案那样形成而又瓦解。水流般产生和消逝的,正是这种合奏练习的魅力所在。稍后,也可以将这种练习移到打击乐器和其他乐器上去进行,以呼吸支持着,即使手段有限,却能产生一种生动的奏乐“。(奥尔夫语)  廖乃雄《论音乐教育》69文

  “即兴表演是奥尔夫方法的核心部分”:卡尔;奥尔夫称之为他的“音乐教学方式的独到特色,音乐学习和创作的基本部分” 《奥尔夫学校音乐》美国版第三卷

  在我们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孩子们需要学会坚忍不拔、独立思考、忠心不渝、勇于尝试,失败、调整、改变直到发现满意的解决方案。再也没有比即兴演奏的正规课程更正确的方式了。《奥尔夫学校音乐orff-Schulwerk》美国版第三卷

  所有的练习最后都要归于音乐表演。因为这里的音乐表演都将源于即兴表演。所以全部练习都要为即兴表演和创作做准备。   (奥尔夫语)   凯勒著《“为了孩子的音乐”入门》金经言译

  完全从即兴出发的自由教学,是、而且永远是一个卓越的出发点,可是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法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所以也不能期待所有的人都这样去做。(奥尔夫语)    廖乃雄《论音乐教育》73页

  在更深层次上,我们鼓励即兴表演不是因为它所包含的技巧,而更多是我们认为它是人性自由的例证。J.T提顿M.斯娄宾《一种认识音乐世界的音乐文化模式》


即兴教学的功能、目的。

  1、直觉、感觉、顿悟、灵感的培养。(全方位、立体的)

  2、反应能力培养。适应、调整能力。首先是思维的反应和思维的流畅性

  3、创造能力培养。发散性思维培养

  4、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大脑与身体动作最紧密联接的训练。

  5、自信心、勇气、打破禁固、打开心菲的培养。


即兴(创作、表演)的教学原则

  1、认真备课、充分准备。每个教学环节、一步步铺垫,从来没有不经准备即开始即兴会有好结果的。

  2、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要相信每个孩子有创造的潜能和表现的欲望。

  每个人的身体都具有非凡的创造力

  耐心:千万不要期望值过大,耐的住简单、沉闷。

  自我感觉和认识是人类最奇妙的发明----人类第一符号系统(语言)就是靠自发

  环境“学”会的,而非“教”会的。

  3、探索、模仿开始。从相同到相异,“不一样”是很有效的方法。

  4、从一开始教学就进入即兴!适于开端的内容:字词、声势、奏乐、动作……都具有即兴的特点,便于即兴。

  创造性教学一个重要原则:用探索、发现法学习,本身尝试、探索、发现就包含有即兴的内容和方法。举一反三,就带有即兴的意思。

  5、“反复”的原则。不是原样重复,而是拼命寻找各种可能性,做到山穷水尽处便是创造灵感的最佳时期要来了。

  6、每节课、经常的要“给予即兴的机会”。这不仅是创造、实践体验(会用才能理解)的需要,也是给学生进行表现、渲泄与相互交流情感的机会。要给予有即兴的特点,便于即兴。

  7、即兴不是“随便”甚至“群魔乱舞”,它是要有一定的目标规则去即兴的,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讲,就是探索、学习、创造。如《照镜子》,领导者与被领者,各有不同的要求,就要做到让别人看不出来领导与被领的区别。并且动作要“慢”,背景音乐就需缓慢平和的音乐;比如

  即兴节奏,规定四拍子之内,与别人不一样;如动作“高中低”三人组合,相互必须关照,变化反应迅速、配合默契,不能缺一个高度,动作还要有创意。…〕教师和即兴的目标越明确,教学效果就越好。

  我们几乎每种方式、每个课例都加入“即兴”,就是自己做个“不一样”的!可以集体也可一人做,甚至一人带大家做。一个“音型”,或一个乐句,每人做个变奏,或变换音色(如我曾用儿歌《小白兔》轮流每人依次,每句用不同音色,或不同节奏来即兴。…)。我说的即兴时必须有要求、规则、标准是解决“群魔乱舞”重要条件。

  8、在即兴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什么?大多数老师都是在一边看着。实际上这个过程

  老师第一是认真的观察学生是否按标准要求规矩在做,同时要用简单的关键词提示,严格要求。第二是不断提出一些新的创造性的要求,增加即兴的乐趣和内容。如《走跑仃》节奏准确、反应敏捷是根本要求。但方向、力度,甚至脚不同部位、走跑方式等等均可不停地在“不变中变化”。是学生不枯燥。但有些即兴过程,老师不去打断,保持思维的流畅性和不断创新探索的努力。所以即兴创造的教学,首先是教师自己的创造性。


雷默:一种音乐创造方式-----即兴演奏

  即兴表演是一种以音乐进行思维的基本方式,我们受音符束缚的表演文化己经导致思维方式的萎缩和衰退。这很容易使我们的表演受记谱束缚,导致他们离开乐谱表演音乐就会瘫痪和麻痹。               

  ……我们倾向于过多地定位在“演奏正确的音”(当然,这是西方音乐古典传统所要求的)上面,以致过分地强调。现在是打破我们大家所习惯的趋同方式、增加一种即兴表演所需要和有益的音乐趋异手法的时候了。

  ……使即兴演奏成为我们学生表演体验的一个经常和重要部分会使表演比以前的参与更具创造性。这对我们所有学生和所有专业教师都会有益的。(《 21世纪音乐教育使命的扩展 》1997沈阳。林军译)